斯洛伐克總理遇刺 世界面臨一戰前的危險?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斯洛伐克(Slovakia)總理菲佐(Robert Fico)遇刺,殺手是一位71歲斯洛伐克作家,出過三本詩集,還是斯洛伐克作協成員。後者在被捕後表示,刺殺菲佐是因為不同意現政府的一些政策。

這是一起典型的公民因不同政見謀刺國家領導人事件,和兩年前安倍晉三遇刺帶有某種相似,只是安倍當時已經離職,而菲佐是在位總理。

但很多熟悉世界近代史的人,在看到這起事件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倍,而是另一個一百年前在薩拉熱窩(Sarajevo)被刺殺的政治人物,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該事件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儘管從兩場事件的性質及催生事件的原因看,在嚴格的邏輯分析和歷史對比意義上,二者其實完全不具可比性,也沒有任何內在聯繫,但是,考慮到菲佐與歐洲主流政治的立場差異(他主張與俄羅斯交好,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當這種事情在當下的國際格局下發生,卻不能不讓人想起歷史上那讓人熟悉的一幕。

斐迪南大公被殺,史稱薩拉熱窩事件,被視為一戰的導火線。(網上圖片)

基辛格去世前一年曾參加過一個國際論壇,在談到當今國際格局和中美競爭時明確警告世人,現在的世界形勢和一戰前非常相似,新崛起的國家出於國家理性在致力於擴張自己的權利邊界,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更大膽使用國家力量,原來的霸權國家同樣出於國家理性致力於維護自己的國際霸權或經濟或地緣利益,不斷打壓新崛起國家,試圖把新崛起國家壓下去。國際格局因之而在大國板塊的互相推搡、碰撞、擠壓下,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衝突乃至戰爭。

中國人更熟悉的敘事則是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了一個大動盪變革周期,各種可能導致劇變的內外風險隨時可能因為某個或某些引線集中爆發,並走向失控,世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從國際政治的現實層面也可以看出,不同利益集團的國家正在加緊拉幫結派,構建軍事聯盟或準軍事聯盟,為隨時可能爆發的衝突做最壞準備。世界正從原來的全球化和合作時代,進入集團化和對抗時代。

有媒體和智庫機構統計,剛過去的2023年是二戰以來爆發地區戰爭與局部衝突最多的一年,也是因戰爭和衝突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在國際局勢日漸動盪惡化的趨勢下,接下來的年份很難說不會再創新紀錄。

基辛格是幸運的,他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幾場戰爭還活到了一百歲。被他警告提醒過的後人,還會有他的幸運嗎?